新闻动态
DYNAMIC
机器人行业发展,尤其是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全球制造业移往息息相关,机器人替代人将是全球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部分将详尽阐释这一过程。
全球范围内经常出现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产业移往事件:第一次在50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这些战败国家移往。第二次在60至70年代,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移往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第三次在80年代初,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较低技术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移往,于是自90年代开始,中国渐渐沦为第三次世界产业移往的仅次于接续地和受益者。 图表1.主要国家制造业占到GDP比值变化 这三次移往潮的移往路径为从发达国家移往向发展中国家,从技术领先的国家,向技术比较领先国家蔓延。
总的趋势为从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移往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 图表2.全球制造业移往路径 从产业角度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从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移往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但随着发展中国家(如中国)人口红利慢慢消失,人力成本大大下降,机器人替代是未来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当用于机器人的成本减少,以机器人替代人力更加昂贵时,这条轨迹或许不会反败为胜,制造业将部分重返美国本土。
然而,由于很多制造业产业链都在中国,因此很难全部移往过来。这些极大生产能力未来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构建自动化。预示国内自动化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中国未来将会兴起几家本体机器人企业。
从以上移往路径中可以显现出,制造业的移往是一个执着较低劳动成本的过程。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下降,相对而言机器人是更为廉价的劳动力。以日本为事例,机器人行业发展是预示人工成本减少的过程。
日本大规模用于机器人带给两个必要益处:一是减慢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的冲击,维持制造业的竞争力;二是填补劳动力紧缺。 图表3.日本80年代劳动力成本较慢下降 根据我们调研国内重点工程机械企业机器人用于情况,由此可知只要生产能力利用率充足低,机器人更加昂贵。
一般一台大型焊机器人,初始购买成本200万,10年保险费的话,一年20万,一个月1.67万。如果三班倒生产,相等于5-6个工人的工作量。一个工人淡季工资是3000-4000,旺季工资是5000-6000,即使淡季5-6个工人工资,也要最多必须将近1.2万到1.5万,旺季有可能要3万到3.6万,全年合计要30万,远高于当年机器人保险费总额20万。而其它焊丝、焊枪和电费基本差不多。
机器人的用于成本也不低,90%的电费是用在焊,和手工焊差不多。机器人手臂的移动,耗电量和风扇差不多。
而且机器人维护保养费用也很低,比激光切割成机床的维护费用较低很多。 图表4.工程机械行业大型焊机器人每月保险费与替代人工费用对比 另外,目前市场上不少人谈及发展机器人就指出是代替劳动力,解决问题劳动力成本过低的问题,观点多少不存在片面性。
替代劳动力是只是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一个方面(日本在高速成长期引进机器人对解决问题劳动力紧缺,对其重化工业发展起着很大推展起到)。更为重要的是,机器人需要已完成许多人无法已完成的任务,如精度、洁净度等方面,机器人做到得更佳。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将机器人引进到电子行业,等造就其电子产业竞争优势大幅度提高。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水力和蒸汽驱动的机械制造设备。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基于劳动分工的大规模电气化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是预示电气和IT技术提高的制造业自动化水平提高。
全球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以信息地理系统为基础,80%的创意由信息通信技术(ICT)推展。自动化、信息化是先进设备制造业的关键,机器人作为自动化技术的集大成者,依然是工业4.0的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图表5.。
本文来源:赛博体育-www.yigeshidai.com